Friday, November 13, 2020

TOP100 音乐 100 来自宇宙的回响|马勒《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“千人”》

马勒在过去的七首交响乐创作中,一直在追求一种跳跃式思维,和声、结构、调式都无拘无束、天马行空;在他把这套手法玩得炉火纯青之后,又希望能有更好玩的尝试,于是就有了这首气势恢弘的《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“千人”》。

这是马勒唯一一首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交响曲也是马勒唯一融入人声、从头唱到尾的交响曲这部交响乐完成于1907年,是马勒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。与传统分乐章的交响曲形式不同,他使用了“部分”来区分主题,将主题分为两个部分,全曲演奏时间为80分钟左右。

1910年9月12日,《第八交响曲》由马勒亲自指挥,在慕尼黑首次上演,这可是交响乐史上的一次伟大创造与突破。

这首交响曲首演时,共选用了858位歌手(八名独唱演员、两个混声合唱团、一个童声合唱团)以及171人的管弦乐队,编制空前庞大,因而也被称作“千人交响乐”。很震撼吧!

《第八交响曲》现场演卖图

《第八交响曲》最初的结构其实也是由四个乐章组成,分别为“造物主降临”、“博爱”、“诙谐曲:耶诞游戏与孩童耶稣”、“赞歌:由爱神带来的创造”。但后来取消了中间的慢板和谐曲,作品变成了两部分组成。

本曲的第一部分是根据中世纪拉丁文赞美诗《降临吧,造物主圣灵》而创作的,降E大调,是一首快速而热烈的合唱曲,比较接近于众赞歌的风格。

《浮士德》插图(1925)

第二部分选材于歌德诗剧《浮士德》的第二幕终景,是一部连续演奏的交响诗。从全曲的篇幅来看,第一部分演奏约二十多分钟,但第二部分却将近一个小时,可以说是全曲戏剧性的重点展开段落。

第二部分整体一共分为三段:第一段由降E小调序奏、快板加上合唱和独唱组成;第二段以女声独唱为主;第三段则是圣诗风格。最值得一提的是终曲部分,整体力度开始持续上涨,所有游离的各部分音乐开始汇集,通过指挥的聚合最终达到了辉煌的轰鸣瞬间。

音乐的力量通过高强度的缓释、缓冲,最终汇成一种壮观而恢弘的景象,也就是全曲的高光时刻。如同《浮士德》未尾诗句所述:

“一切无常者,不过是虚幻;力不胜任者,在此处实现;一切无可名,在此处完成;永恒的女性,领我们飞升。”

关于作曲家古斯塔夫·马勒,他出生于波希米亚地区的卡里什特,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,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。

古斯塔夫·马勒(Gustav Mahler)

1885年,他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《圣·保罗》,获得巨大的成功,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。他还曾在莱比锡、布达佩斯、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,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,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。

作为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,德奥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,马勒在他的作品中继承了自海顿、莫扎特、贝多芬、舒伯特、勃拉姆斯和舒曼等前辈大师的传统,同时又从时代精神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,确立了一种充满表现力的、新的音乐语言。

就像马勒所说,“交响曲是世界,它包容一切”,在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中,一直在向涵盖更深更广的方向努力,而《第八交响曲》则开创了“歌曲中的交响乐”这一新的体裁,也为后继创作者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。

 Veni creator spiritus



0 评论:

Post a Comment